
目的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负责任大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一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2020年已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我国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的要求。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核算产品碳足迹,可以弥补碳排放未对排放源头、全周期和全过程的管理,从地域、空间和时间等视角评估碳排放的全流程,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的管控,进而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全流程的减排计划,可以有效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
2023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要求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并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国际方面,在全球各国家、地区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为了缓解全球变暖的增长趋势,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纷纷开展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与碳标识制度,自2006年起,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了相关工作,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立法,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知名企业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新型绿色贸易壁垒。
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强制要求出口产品需要开展碳足迹核算。
未来,“碳标签”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成为商品进出口的“通行证”。
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双碳”目标建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国内重点产品领域碳足迹的核算方法、标准、背景数据库以及碳标识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加快推进我国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的全面建设,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有效化解碳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合法利益带来的潜在威胁的重要举措。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电梯行业一直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目前为止,国内电梯产量已突破100万台,电梯保有量高达800万台,每天约有15.8亿人次乘坐电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未来电梯改造市场潜力巨大。
电梯产品作为重点关注的节能降碳产品,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情况,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立项需求,编制《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电梯》国家标准,可指导电梯生产企业对电梯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除进行完整准确的核算,以便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全流程的减排计划,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竞争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目的意义: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的要求。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核算产品碳足迹,可以弥补碳排放未对排放源头、全周期和全过程的管理,从地域、空间和时间等视角评估碳排放的全流程,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的管控,进而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全流程的减排计划,可以有效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
2023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统筹运用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在产品层面有序建立国家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要求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并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国际方面,在全球各国家、地区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为了缓解全球变暖的增长趋势,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纷纷开展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与碳标识制度,自2006年起,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了相关工作,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立法,要求企业实行碳标签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知名企业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标签,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新型绿色贸易壁垒。
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强制要求出口产品需要开展碳足迹核算。
未来,“碳标签”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标识,成为商品进出口的“通行证”。
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双碳”目标建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国内重点产品领域碳足迹的核算方法、标准、背景数据库以及碳标识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加快推进我国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的全面建设,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有效化解碳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合法利益带来的潜在威胁的重要举措。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电梯行业一直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目前为止,国内电梯产量已突破100万台,电梯保有量高达800万台,每天约有15.8亿人次乘坐电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未来电梯改造市场潜力巨大。
电梯产品作为重点关注的节能降碳产品,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上述情况,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立项需求,编制《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自动扶梯和人行步道》国家标准,可指导自动扶梯和人行步道生产企业对自动扶梯和人行步道生命周期过程中释放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清除进行完整准确的核算,以便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全流程的减排计划,实现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竞争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