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有的《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于2022年6月16日制定公布,有效期3年。对推进加装电梯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德州市广泛征集部门、专家、群众意见建议,对原有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最新《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目前正式公布。新办法有效期5年,2030年7月16日截止。其中,群众最为关注的每部电梯补贴10万元的政策将继续执行。
湖北省荆门市发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 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荆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已由荆门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5年6月26日通过,并经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7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规范加装电梯活动,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四层及以上(不含地下室)、非单一产权且非危房的合法住宅。实行“一户申请启动”,由居委会协助征询意见,按“双三分之二参与、双四分之三同意”表决。推行“联合审查”,住房部门牵头多部门10日内完成审查。建立协商-调解-诉讼三级机制,街道办负责协调。
蒂升电梯无锡分公司未对维保记录中记载的项目做检查 被罚1.5万元
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于7月28日因为维保问题被罚1.5万元。当事人为太湖雍华府小区的电梯维保单位,负责该小区63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服务。当事人于2025年6月6日对涉案电梯做年度维护保养,未对维保记录中记载的轿内显示、指令按钮、层站召唤、楼层显示、轿厢平层准确度、层门地坎等项目做检查。
北京东城某小区五人被困电梯 消防站接警后迅速响应并成功救援
北京东城某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困人事件,消防站接到报警后迅速响应并成功实施救援,保障了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该小区八号楼的电梯突发故障,导致五名人员被困。救援人员到达后,迅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安抚其情绪,同步启动"三方联动"(消防+物业+特检院),通过电梯应急对讲系统实时监测轿厢状态。经过一小时三十分钟的紧张作业,电梯门被成功打开,被困人员安全脱险。
上海崇明区一小区科学规划与多方协作 实现"一改三得"示范样本
上海崇明区城桥镇新崇社区南门新村小区通过科学规划与多方协作,创新性解决了加装电梯与绿化保护的矛盾,形成可复制的"一改三得"模式。
小区1号楼加梯后通道仅剩1.3米宽,存在电动车通行安全隐患。通过拆除原7.1㎡花坛并在北侧2米处重建8㎡新花坛,实现绿化面积净增12.7%。将2棵桂花树和1棵胸径39厘米的广玉兰移栽至小区指定区域,确保植被存活率。
居委会联合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及电梯公司共同商议,区绿化管理所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优化布局后新增停车位,缓解老小区"停车难",消除消防隐患,应急通道宽度达标。
安徽铜陵实现从"爬楼难"到"幸福直达"的转变
安徽铜陵市通过技术创新与社区共治相结合的方式,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领域形成特色模式,实现从"爬楼难"到"幸福直达"的转变。
翠竹园小区采用刷脸识别技术,64岁的老年人可免卡乘梯,轿厢内智能监测系统能自动识别滞留情况并触发报警。官塘新村项目采用定制一体式钢结构骨架,相比传统脚手架搭建模式工期缩短30%,连廊采用通透玻璃材质减少采光影响。通过"红色灯塔"党建平台协调低层住户补偿,铜官区实施的"管家计划"已成功化解47起邻里纠纷。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2-3名业主代表监督工程,物业与社区协同推进,郑大社区首部电梯从立项到投用仅耗时半年。该模式已惠及63个小区,下一步计划推广至全市138个符合条件的老旧社区。
上海长宁一小区加装电梯程序完备 两个大烟道成拦路虎 协调多年无果
上海长宁区安龙路698弄星霞苑小区的加装电梯工程长期受阻,巨型油烟管道占位成了多年的拦路虎。两根依附于居民楼外墙的巨型油烟管道已存在十余年,加梯施工需占用其所在区域,但管道拆除或迁移涉及沿街餐饮商铺的利益协调与技术难题。2022年居民已通过加梯征询并签约,因管道无法处理,导致工程长期搁置。
经街道多次协调,管道迁移的技术方案虽初步明确,但改造费用承担主体(餐饮商铺、业主或政府)尚未完全落实,此前曾因费用问题多次协商失败。目前,相关部门正推进方案落地,但居民仍需等待具体施工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