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上海市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和住宅电梯配备远程监测装置工作方案》
上海市三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上海市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和住宅电梯配备远程监测装置工作方案》。
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要求各区市场监管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财政局及相关单位严格遵照执行。文件于2025年5月12日正式发布。
该方案聚焦住宅电梯安全升级,通过评估老旧电梯和推广远程监测技术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山东蓬莱市监局结合全区实际情况 召开电梯按需维保试点工作会议

近日,山东蓬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全区电梯维保的实际情况,召开电梯按需维保工作会议。
会议重点传达了《烟台市电梯按需维保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强调通过物联网技术动态调整维保周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明确维保项目不低于44项内容。同时印发《推进电梯"保险+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强化维保质量与责任落实。对维保单位提出"质量优先"原则,要求即时处理物联网平台反馈的故障信息,并建立现场质量检查跟踪机制。会议现场对部分维保单位进行了约谈教育,督促其规范操作流程。
该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维保资源配置,预计将提升蓬莱区2300余台住宅电梯的安全运行效能。
北京计划对全市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开展安全评估并同步推出数字化“体检报告”
根据北京市2025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部署,今年计划对全市2.6万台住宅老旧电梯开展安全评估,并同步推出数字化“体检报告”和通俗化解读手册,方便居民理解电梯安全状况。该项目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旨在通过系统化评估提升老旧电梯运行可靠性。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已完成5360台电梯的安全评估并生成评估报告。
北京市已于2025年4月底前实现31.6万台电梯智慧监管编码全覆盖,每台电梯拥有唯一电子标识,扫码可查历史维保记录及评估结果。评估中发现的高风险电梯将纳入重点监控名单,由市场监管部门督促整改。
按当前进度,剩余2万余台电梯评估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完成。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上海某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电梯建设到长效管理的转型升级
上海宝山路街道通阁新村居民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从电梯建设到长效管理的转型升级。
通阁路200弄1、2、3号楼栋与电梯公司签订托管协议,明确维保标准和服务细则,其余楼栋将在原协议到期后逐步推进托管全覆盖。通过分阶段实施,既保障过渡期电梯运行稳定,又为后续管理积累实践经验。
宝山区通过智慧电梯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并配套“保险+服务”模式保障资金可持续性。这一模式通过政企社协同,为加梯后续管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贵州安顺 采取“体检式排查+分阶段施工”模式对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进行改造
贵州安顺西秀区市政管理处对中华东路交市府路人行天桥无障碍电梯进行改造。
针对户外电梯因环境腐蚀导致的钢架生锈、雨季渗水等问题,采取“体检式排查+分阶段施工”模式,优先完成钢结构拆除与安装,后续将推进玻璃及主机安装。施工期间通过张贴通知、设置围挡减少对市民出行影响。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符合住建部关于“同步规划、同步验收”的要求。同步响应市场监管总局对特种设备“技术升级或更新”的指导方向。
该案例为户外公共电梯改造提供了“安全排查—快速响应—标准重建”的闭环管理样本,其经验可复制至其他高湿度、多雨地区的老旧设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