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定义:
l 电容器用C 表示(Capacitor),电容器是电路中容纳电荷的器件,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元件之一,是用于耦合,旁路、滤波、和调谐回路,任何两个相邻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形成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有两个极板和介质组成,
l 电容器具有阻止直流点的通过,允许交流电通过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在回路中起到滤波和旁路高频的作用。
l 电容器的作用:有耦合、滤波、退耦、高频消振、调谐、旁路、中和、定时、积分、微分、补偿、自举、分频等作用
电容器的分类
l 1、按照结构分三大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
l 2、按电解质分类: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和空气介质电容器等。
l 3、按用途分有:高频旁路、低频旁路、滤波、调谐、高频耦合、低频耦合、小型电容器
l 4、按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还有先进的聚丙烯电容等等
l 6、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l 7、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l 8、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l 9、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l 10、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1]、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l 高频旁路: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
l 低频旁路: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
l 滤波:铝电解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复合纸介电容器、液体钽电容器。
l 调谐:陶瓷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玻璃膜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
l 低耦合: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涤纶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
l 小型电容:金属化纸介电容器、陶瓷电容器[1]、铝电解电容器、聚苯乙烯电容器、固体钽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金属化涤纶电容器、聚丙烯电容器、云母电容器。
介质材料
l 电容器所用介电材料主要为固体,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根据分子结构形式,无机介电材料有微晶离子结构、无定形结构和两者兼有的结构(如陶瓷、玻璃、云母等)。有机介电材料主要为共价键组成的高分子结构,按结构对称与否又可分为非极性(如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和极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两类。电解电容器所用介质是直接生长在阳极金属上的氧化膜,也是离子型结构。
l 介电材料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极化、损耗、电导和击穿等现象,它们代表着电介质的基本特性,而这些特性又取决于组分和分子结构形式。
l 非极性有机材料和离子结构较完善而紧密的无机材料的极化,属于快速极化类型;而极性有机材料和结构松弛的离子晶体则属于缓慢极化类型。前者介电常数 ε较低,损耗角正切tgδ值很小,温度、频率特性较好,且体积电阻率也较高;后者则大致相反。工程用介电材料不是理想的电介质,具有不同程度的杂质、缺陷和不均匀性。这是产生不同的体积电阻率ρV和击穿场强Eb的原因。附表列出电容器常用介电材料的极化形式及其介电特性。
l 特性参数
l 1耐压
l 2容量
l 折叠 标称电容量和允许偏差
l 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
l 电容器的基本单位是法拉,简称法(F),但是,这个单位太大,在实地标注中很少采用。
l 其它单位关系如下:
l 电容容量单位换算式
l 1F=1000mF
l 1mF=1000μF
l 1μF=1000nF
l 1nF=1000pF
l 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
l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 Ⅳ-(+20%-10%)、Ⅴ-(+50%-20%)、Ⅵ-(+50%-30%)。
l 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额定电压
l 在最低环境温度和额定环境温度下可连续加在电容器的最高直流电压有效值,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如果工作电压超过电容器的耐压,电容器击穿,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
额定电流
l 直流电压加在电容上,并产生漏电电流,两者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l 像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的话,绝缘电阻是越大越好
l 铝电解电容之类的绝缘电阻是越小越好。
电容的时间常数
l 时间常数:为恰当的评价大容量电容的绝缘情况而引入了时间常数,他等于电容的绝缘电阻与容量的乘积。
l T=RC
l T-TIME CONSTANT
l R-RESISTANCE
l C-CAPACITANCE
电容器的温度特性
l 通常以20摄氏度基准温度的电容量与有关温度的电容量百分比表示。
频率特性
l 随着频率的上升,一般电容器的电容量呈现下降的规律
电容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l 国产电容器的型号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不适用于压敏、可变、真空电容器)。依次分别代表名称、材料、分类和序号。
l 第一部分:名称,用字母表示,电容器用C;
l 第二部分:材料,用字母表示;
l 第三部分:分类,一般用数字表示,个别用字母表示
l 第四部分:序号,用数字表示。用字母表示产品的材料:A-钽电解、B-聚苯乙烯等非极性薄膜、C-高频陶瓷、D-铝电解、E-其它材料电解、G-合金电解、H-复合介质、I-玻璃釉、J-金属化纸、L-涤纶等极性有机薄膜、N-铌电解、O-玻璃膜、Q-漆膜、T-低频陶瓷、V-云母纸、Y-云母、Z-纸介
电容器容量标示
l 1.直标法
l 用数字和单位符号直接标出。如1uF表示1微法,有些电容用“R”表示小数点,如R56表示0.56微法。
l 2.文字符号法
l 用数字和文字符号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容量。如p10表示0.1pF,1p0表示1pF,6P8表示6.8pF,2u2表示2.2uF.
l 3.色标法
l 用色环或色点表示电容器的主要参数。电容器的色标法与电阻相同。
l 电容器偏差标志符号:+100%-0--H、+100%-10%--R、+50%-10%--T、+30%-10%--Q、+50%-20%--S、+80%-20%--Z
l 4.数学计数法:如上图瓷介电容,标值272,容量就是:27X100pf=2700pf.如果标值473,即为47X1000pf(后面的2、3,都表示10的多少次方)。又如:332=33X100pf=3300pf。
电解电容器的检测
l a、因为电解电容的容量较一般固定电容大得多,所以,测量时,应针对不同容量选用合适的量程。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47μF间的电容,可用R×1k挡测量,大于47μF的电容可用R×100挡测量。
l b、将万用表红表笔接负极,黑表笔接正极,在刚接触的瞬间,万用表指针即向右偏转较大偏度(对于同一电阻挡,容量越大,摆幅越大),接着逐渐向左回转,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时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电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电解电容的漏电阻一般应在几百kΩ以上,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在测试中,若正向、反向均无充电的现象,即表针不动,则说明容量消失或内部断路;如果所测阻值很小或为零,说明电容漏电大或已击穿损坏,不能再使用。
l c、对于正、负极标志不明的电解电容器,可利用上述测量漏电阻的方法加以判别。即先任意测一下漏电阻,记住其大小,然后交换表笔再测出一个阻值。两次测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表笔接的是正极,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l d、使用万用表电阻挡,采用给电解电容进行正、反向充电的方法,根据指针向右摆动幅度的大小,可估测出电解电容的容量。
可变电容器的检测
l a、用手轻轻旋动转轴,应感觉十分平滑,不应感觉有时松时紧甚至有卡滞现象。将载轴向前、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推动时,转轴不应有松动的现象。
l b、用一只手旋动转轴,另一只手轻摸动片组的外缘,不应感觉有任何松脱现象。转轴与动片之间接触不良的可变电容器,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
l c、将万用表置于R×10k挡,一只手将两个表笔分别接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将转轴缓缓旋动几个来回,万用表指针都应在无穷大位置不动。在旋动转轴的过程中,如果指针有时指向零,说明动片和定片之间存在短路点;如果碰到某一角度,万用表读数不为无穷大而是出现一定阻值,说明可变电容器动片与定片之间存在漏电现象。
固定电容器的检测方法
l A.检测10pF以下的小电容因10pF以下的固定电容器容量太小,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只能定性的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测量时,可选用万用表R×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引脚,阻值应为无穷大。若测出阻值(指针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
l B.检测10PF~001μF固定电容器是否有充电现象,进而判断其好坏。万用表选用R×1k挡。两只三极管的β值均为100以上,且穿透电流要小。可选用3DG6等型号硅三极管组成复合管。万用表的红和黑表笔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相接。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予以放大,使万用表指针摆幅度加大,从而便于观察。
l 应注意的是:在测试操作时,特别是在测较小容量的电容时,要反复调换被测电容引脚接触A、B两点,才能明显地看到万用表指针的摆动。C对于001μF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用表的R×10k挡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